服务热线

0898-08980898

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晚熟品种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 晚熟品种

聚焦种业创新 共促产业振兴——全国龙眼产业学术研讨活动在四川泸州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9-21 14:26:49点击量:

  ,由华南农业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承办的在四川泸州成功召开。来自农业农村部相关领导、全国龙眼主产区科研专家、技术骨干及种植户代表等齐聚一堂,共话龙眼产业发展新机遇。

  泸州作为“中国晚熟龙眼之乡”,是我国热带北缘地区晚熟龙眼核心产区,2010年“泸州桂圆”获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20年被正式认定为“世界晚熟龙眼优势区域中心”,“泸州桂圆”区域公用品牌在同期举行的“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龙眼丰收季促消费活动”启动仪式上发布。本次活动立足泸州晚熟产业特色,通过新品种展示、学术研讨、现场调研相结合的方式,搭建全国龙眼产业创新协作平台,为破解产业发展瓶颈、实现“百亿龙眼产业”目标注入科技动能。

  9月15日上午,全国龙眼新品种展示评价活动在泸县天展酒店举行,吸引了51个生产主体参加,共提交样果124份。活动首先宣布了由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胡桂兵教授担任组长的专家组名单(成员涵盖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等主产区权威专家),并明确“专家评价+大众参与”的综合评分机制。专家组通过检测样品重量、果肉含糖量等指标,结合成穗性、果实大小等外观品质及果肉质地、化渣程度等内在品质评判,并经102位大众评委感官评价,最终评选出“高糖王”“大果王”“大穗王”3个单项奖,以及5个金奖综合奖和10个银奖综合奖。胡桂兵在总结中指出,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长期深耕龙眼产业科技创新,近年筛选出“宝石1号”“秋香”“冬香”等6个适宜晚熟产区的优质新品种,推动泸州市龙眼成熟期从8月下旬至9月下旬延长到8月下旬至11月中旬,有效缓解集中上市压力,通过“一镇一品”布局,至2025年累计完成新品种高接换种2万亩,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同时推动编制《泸州市百亿龙眼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助力当地打造“世界晚熟龙眼中心”,新品种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本次评选为全国龙眼产区提供了科学的品种选择依据。

  9月15日下午举行了全国龙眼产业学术研讨会,泸县县领导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词,农业农村部南亚热带作物中心副主任黄辉发表讲线年全国龙眼种植面积稳定在410万亩左右,预估全年总产量可达244万吨,同比增长约11%,全国龙眼丰产丰收已成定局,当前我国龙眼产业正加速向“科技支撑+加工增值+品牌引领+融合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型。会上,来自泸州市农业农村局、华南农业大学、主产省区农业科学院(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福建农林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长江师范学院等单位的15位专家学者围绕各省区产业发展状况、遗传育种改良、栽培生理、贮藏保鲜及加工、龙眼消费者行为偏好分析等多个维度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展现了各科研团队在龙眼学科领域的深厚学术积淀与创新发展实力。专家们表示,要进一步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研发攻关,加强农技推广与支撑服务,加强产业咨询服务及科普宣传,以科技赋能龙眼产业高质量发展。

  月16日,专家团队还专程前往泸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龙眼新品种区域示范基地及张坝桂圆林进行现场调研,实地考察当地龙眼产业发展情况,与当地技术人员和种植户就龙眼栽培管理、品质提升和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了面对面交流,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建议。

  “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通过新品种展示、学术研讨与现场调研,更明确了“品种改良为核心、技术创新为支撑、产业链延伸为路径”的发展方向。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院地合作,加强人才培训与技术推广,助力泸州打造“世界晚熟龙眼中心”,并辐射带动全国龙眼主产区协同发展,为乡村振兴与农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来源:文/图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办公室